一、 济南用手机大数据规划公交线路 经十路双向四条公交车道将有数据支撑
如今,“大数据”这个概念几乎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济南城市交通研究中心以2013年-2015年8个月日均近7000万条手机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近3年市民出行特征规律及趋势变化。据悉,经十路、北园高架等6条客流走廊日均客流需求均超过11万 ,这些数据将为经十路开通双向四条公交专用道、“五环九射”无轨电车工程、高峰通勤网线路等提供数据支撑。
1 、六条客流走廊
经十路、北园高架、经一路-明湖路-花园路、工业南路、泺源大街-和平路及南辛庄西路
日均客流需求量:均超过11万
2、2015年客流出行量
王官庄小区至商埠片区:
日均客流15万人次以上
王官庄小区至千佛山
腊山河分区至堤口路
商埠片区至堤口路
日均客流10万-15万人次
3 、出行空间变化廊
(1)旧城分区及巨野河分区辐射能力增幅明显。
(2)旧城分区2015年通勤出行距离南北向有所缩短,东西向有所增长。
(3)北跨趋势暂时不明显。
4 、大数据将支撑的项目
经十路开通双向四条公交专用道
“五环九射”无轨电车工程
高峰通勤网线路
高新区或将加密线网
无数人在城市中忙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手机数据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人的居住、工作、出行等需求情况。发送一条微博、接收一条短信、拨打一个电话、浏览一个网页……这些都会和附近的基站产生联系,形成一个个“电子脚印”。数以万计的“电子脚印”客观并持续地记录着人们在时空范围内的活动。
2016年4月,济南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协调相关手机运营商,获取了济南市2013年10-11月、2014年5-7月、2015年10-12月,纵涉三年共8个月,日均近7000万条手机数据。济南城市交通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数据已经过处理,不涉及个人隐私。
他介绍,基于该数据,并通过成熟的大数据分析模型,最终数据成果通过与其他数据源横向比较,及纵向三年合理性比对,相互校核,刻画出整个城市人口的白天、夜间不同时刻空间分布情况、人口在不同区域间的出行情况。
在分析同时,他们还获得了月公交IC卡刷卡数据和GPS数据,分析选择公交出行的人从哪里上车、在哪里换乘、在哪里下车以及公交本身的运行与运营情况。“这样我们能知道不同时段(尤其早晚高峰),哪些站点、线路、路段,公交出行客流相对集中,他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公交专用道车速究竟是快是慢,拥堵集中在哪些空间区域的哪些时段等。”该负责人说,他们进而探究拥堵背后的原因,为相关的政策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该负责人说,3年来,济南市区范围内人口总量,每年有0.6%-0.7%增长,总体呈现“中心愈加密集,北部略有下降”的趋势。其中旧城分区为核心人口聚集地,聚集了57%的市区居住人口与58%的岗位人口,每年人口增长率超过了总体增长率,而北部分区的居住人口与岗位人口呈逐年下降趋势。南部居住密集区(领秀城及其周边)居住功能逐渐增强,出行产生强度涨幅明显;高新区岗位功能逐渐增强,出行吸引强度涨幅明显。
他介绍,从出行总量来看,3年来随着济南人口的自然增长,济南总体出行量也小幅上升;从空间分布来看,东西向交互有所增强,旧城分区及巨野河分区辐射能力增幅明显。旧城分区2015年通勤出行距离南北向有所缩短,东西向有所增长。“这与当前整体城市发展战略‘东拓、西进’相吻合。”他说,北部目前处于动迁开发期间,北跨趋势暂时不明显。
济南公交相关工作人员称,这些大数据为公交线网优化提供了依据,根据客流需求,高新区或将加密线网。
近3年,济南市客流走廊东西向小幅增强,但并不显著变化。几条走廊如经十路、北园高架、经一路-明湖路-花园路、工业南路、泺源大街-和平路及南辛庄西路,均是交通管理、运营及规划部门需要重点关注并优化的核心走廊。从济南城市交通研究中心提供的效果图来看,这6条客流走廊日均客流需求均超过11万。
济南公交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利用手机数据对目前城市交通热点问题开展落地应用分析,为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经十路开通双向四条公交专用道、“五环九射”无轨电车工程、高峰通勤网线路等项目都将受益。
二、开通社区公交、高峰通勤车 手机大数据2013年首次应用就发威
这已经不是济南城市交通研究中心第一次分析手机大数据,2013年20亿“电子脚印”首次应用就推动了高峰通勤网、社区公交的发展。
2013年,济南城市交通研究中心通过数据发现,济南城市交通在时间上呈M形分布,早高峰公交出行量占全天公交总客运量的13%,晚高峰占10.4%,高峰占公交全天总客运量的23.4%,且高峰时段公交出行目的为通勤的占78%,客流高度集聚使公交运力出现不足。
为了满足居民的高峰通勤出行,提供中长距离的快速出行,济南公交开设高峰通勤线路。线路长度原则上不低于15公里;采取大站运行的模式,根据客流需求设置站点,平均站距不低于1000米;线路途经道路80%以上设置公交专用道;根据客流潮汐特征,灵活采用单向或交错运行设计。
当时济南公交计划开通7条高峰通勤线路,形成高峰通勤线路网。根据预测,在高峰通勤网投入使用后,高峰小时公交运量将会增加9%;高峰时段公交与小汽车平均出行时间差距将大大缩减。随后,济南开通了205路、209路等高峰通勤线路。
为满足大型社区客流需求,填补公交服务空白,济南公交依靠大数据精确把握社区微循环公交投放点。根据大数据,济南城市交通研究中心绘制了济南市社区公交规划图,阳光舜城、中海国际、凤凰山庄等19个区域都在规划范围内。不过济南公交一位工作人员称,具体线路开辟还需要综合市民需求、场站、线网等多个因素。
目前济南已经开通503路、504路、505路、507路、516路、517路等多条社区公交线路。社区微循环公交车长度在6-8米,线路长度不超过6千米,在一定范围内连接公交枢纽,以及周边的居民区、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医院、大型商场等客流集散点,提供高效、便捷的短距离公交接驳换乘服务。
在济南市近期的公交线网优化中,济南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充分利用大数据成果,在确定分区-分层-分级的发展思路后,基于济南市人口、空间、客流分布,在全市共划分了10个公交服务区,确定了主要大型换乘枢纽。
他们认为济南应该建立“快线、干线、支线”三层次一体化网络结构,快线功能为长距离跨服务区的快速直达联系,干线功能为临近服务区间中距离联系以及公交客流通道沿途集散,支线功能为提高覆盖、加密网络及与上层网络接驳。快线、干线、支线均依据客流需求进行优化调整。
三、以后的公交或能更准点 大数据模型助力公交正点运行
不少市民有过在站牌等公交,很长时间不来一辆,一来好几辆的经历。这主要是因为道路拥堵,车都堵在了路上。有没有好的方法让公交车正点运行呢?
济南城市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刘彤曾介绍,他们通过GPS定位数据,对近几年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做出了车辆周转时间的运行模型。
实际应用中,将天气、是否工作日等代入该模型,营运部门可以准确知道哪个时段需要增加车辆加密班次,或者在哪个路段发送区间车,保证市民及时乘车。据悉,该模型已经在56路测试,通过模型预测的周转时间准确率达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