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动态播报
电动客车研制已完全自主
2015年09月24日 15:10:00 来源: 访问:
        前5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生产5.36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可以说新能源汽车正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从电池、电机、电控到充电桩,以电为主能源的新能源汽车在飞速发展。而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也成为前不久于重庆举办的“2015全球汽车论坛”上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汽车工业的大领域内,如果说在互联网+时代什么是站在风口上的细分行业?许多人肯定想当然地回答:是车联网与无人驾驶汽车。
 
        但现实的答案也许并不是它们。因为很明显的事实是:无人驾驶还只处于实验阶段,车联网也并没有人们预期的那样已经联结到更多的汽车。
 
        就在当下,一个不得不让人们信服的数据是:前5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生产5.36万辆,同比增长近3倍,可以说新能源汽车正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
 
        从电池、电机、电控到充电桩,以电为主能源的新能源汽车在飞速发展。而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也成为前不久于重庆举办的“2015全球汽车论坛”上的一个重要议题。
 
        5升油耗需组合各种技术
 
        从电动车实际发展的脉络来看,有一家与丰田齐名的日本车企的研究同样瞩目,它就是本田汽车。对于像本田这样从1999年即开始提出现代电动车概念的厂商而言,经历了几代相关技术车型的发展,现在的本田正在进行着化学燃料电池车的研究。来自本田技术研究所的常务执行董事兼高级研究部首席运营官长谷川介表示,早在2000年本田就开始了在公共道路上进行检测,而本田在2012年时推出的混合动力电动车,已经在很大幅度上进行了升级。本田目前最先进的电动车,1公里只需消耗1日元的油费,达到了很好的节能环保效果。
 
        另一位来自德国大陆集团发动机系统业务的亚洲区副总裁PeterRankl则表示,中国2020年要实现的平均百公里5升燃油耗的目标极具挑战性,它要求必须关注整个产业链,首先要从车辆的优化开始。PeterRankl认为:“在此基础上,动力传动要优化,动力总成要电动化,传动系统也要进行一定的优化,这都需要各种各样的技术组合起来实现这样的目标。”
 
        从大陆集团本身的技术来看,在适应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些新技术元素上,比如48伏系统,可以实现更低的二氧化碳排放和更少的燃油消耗,在实际驾驶状态下可以实现节能20%。
 
        电动客车研制已完全自主
 
        与电动乘用车一样,新能源商用车近几年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以主流的新能源客车为例,2005~2014的10年间,我国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总计有41482辆,占公交车总数的7.5%,是新能源汽车商业化过程中最早开始大规模推广的车型。
 
        来自宇通客车的技术副总监李高鹏表示,从几种国内主流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的动力与电子系统看,大部分是国内自主开发的零部件产品。尽管测试的循环工况不同,但总体上评价,目前我国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与国外产品相比,在节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近几年,我国的纯电动客车在电池、电机、电控关键零部件上均实现了自主开发,已经具有完整的开发能力。对于目前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李高鹏认为,燃料电池客车和国外的差距可能要大一些,燃料电池系统的寿命、可靠性比国外产品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内燃料电池系统的电池寿命差不多在2000小时,而国外能做到1万小时。”李高鹏表示,自主品牌的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要突破100万辆,必须要有高可靠性的燃料电池来支撑。
 
        用户也在驱动创新
 
        对于全行业不可逆转的电动化趋势,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总裁孔健则认为,汽车产业电动化趋势并不是说要减少顾客的舒适度、可靠性和安全性,当然用户的方便性也应该能够保证。
 
        他表示:“对于电动车用户普遍存在的里程焦虑问题,如果像腾势这样续驶里程可以轻松达到300公里的车,则在一家三口并带有行李的情况下,也完全能够满足较远距离的出行要求,而且不会减弱出行的方便性。”
    
        为了消除消费者对电动车的一些顾虑,比亚迪戴姆勒目前所做的一项工作是:以一些业界领袖使用电动车的实际行动来影响社会大众。他们的想法是必须做更多的工作来提高普通民众对电动车的认识,公司有义务让更多的潜在用户有机会去体验电动车的魅力。
    
        对于什么样的人会成为电动车用户的问题,孔健认为,比亚迪戴姆勒的用户主要是30多岁,可能是男性偏多。“电动车可能是他们家里的第三辆汽车,他们是白领人士,因为他们希望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这个社会一起来减少碳排放。”孔健颇有感触地说:“实际上,不只是这个行业在驱动我们创新,用户也在驱动我们的创新。”
扫一扫

公交信息网微信公众号
bus_info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7-2019 bus-info.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设计备案号:沪ICP备17055837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104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