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星期四
动态播报
【专访】于波:疫情期间城轨实名乘车的思考
2020年03月24日 20:43:00 来源:公共交通资讯 访问:

于波,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原常务副总经理、外部专职董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地铁50年致敬人物”。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积极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政策举措。为保证城市复工人员出行和疫情防控两不误,截止到2020年2月20日,已有20座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相继展开实名乘车的临时措施。近日,就疫情期间城市轨道交通实名乘车相关问题,《城市轨道交通》专访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学术委副主任于波


《城市轨道交通》:疫情期间,部分城市相继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实名制。您认为,为什么要实施实名乘车?

于波:第一,疫情期间,唯有精准掌握人员流动轨迹,才能够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打下坚实基础。实施实名制乘车,有利于对乘客的出行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确保地铁乘客信息可查询、可追溯,实现帮助对疑似人员行程轨迹跟踪,提升疫情防控“精准度”,做到疫情防控与服务公众出行两不误。

 

第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的运营空间相对封闭、地面出口有限、完全依赖于机械通风等特性,疫情期间非常容易酿成传染病的交叉感染,但又难以依法对可能是病毒携带者、疑似病人或近期是否密切接触过确诊病人等乘客实施完善的检查,采用实名制后可以弥补一些由此产生的追踪盲区。

 

第三,疫情期间,唯有精准掌握人员流动轨迹,通过实名乘车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同车中出现新冠肺炎患者而能及时联络同车乘客,为实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创造条件。

 

第四,为涉疫的区域、客流集中区域进行重点采样、消毒、疏解提供相对准确的信息,以便防疫工作精准到位、迅速响应。

 

第五,实名制后可以实施一些大数据的汇集,在疫情防控中成为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一把“利剑”,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他人、对社会的负责。

 

第六,实名制后可减少单程票、现金的交叉接触风险,乘客可以通过支付宝、微信或者地铁官方APP等方式实现实名注册,采用二维码无接触式刷码乘车,最大限度地阻断病源传播。

 

第七,加快推动非接触式的移动支付、刷码乘车的普及,一定程度上引导了部分乘客从实体卡、单程票转向了更为“安全”、“准确”的刷码支付方式来乘坐公共交通。

 

第八,对疫情之后的流行病传播特点、传播过程的调查、总结、分析提供可供追踪的信息依据。


《城市轨道交通》:目前而言,您认为实施实名乘车存在哪些问题?

于波:第一,目前大多数地铁入口还没有足够的人脸识别设施,即使有也没有与相关大数据库联系,因此,实名制仍然不能及时、有效地阻止高危乘客进入地铁。


第二,实名登记乘车,无疑要对乘客最为关注的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构成安全疑虑。


第三,对于儿童、部分老年人和优惠乘车群体需由车站工作人员协助进行人工登记的,车站工作人员不可避免地要与这些人群近距离接触,容易产生交叉感染。


第四,人工查验由于影响通行效率,容易造成局部人群拥挤,存在一定的交叉感染风险。


第五,乘车行程的记录较多依赖于乘客的自觉扫码,很难保证全面覆盖。


《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疫情防控,您还有哪些建议?

于波:第一,实名制后,乘客的部分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将被采集,相关运营企业务必做好技术防范,对乘客个人信息进行妥善管理、做好保密工作,并尽快建立相关管控规章制度。

 
第二,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联合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将卫生防疫工作,包括一系列的管控规章制度、相关设计参数、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疫情突发事件的处置、防传染病扩散等纳入政府与运营部门的常态工作机制。
 
第三,切实将疏解保畅工作做到位,在容易发生客流拥堵、不畅的地方强化管理、强化值守,避免疫情解除客流回暖后发生客伤事件。
 
第四,既要防疫也要发展,经济需要稳定,防控需要依法,要做好平衡,提前做好企业有序复工后的各项应对、应急准备工作。

扫一扫

公交信息网微信公众号
bus_info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7-2019 bus-info.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设计备案号:沪ICP备17055837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104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