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6日星期二
动态播报
中国客车产业该如何“变脸”?
2017年04月10日 23:01:00 来源: 访问:

政策导致产业病态发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客车产业概莫能外。利用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漏洞,原本濒临死亡的一些地方客车企业,如同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类似苏州吉姆西的企业,不得不以倒闭的形式黯然离场。


“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出台,让很多濒临破产的中小型客车企业起死回生,这使得此前逐步建立起来相对良好的竞争机制被打破,几乎消失的地方保护政策又重新出现。从一定程度上讲,新能源补贴政策令客车市场倒退。”重庆交通大学公共交通学者王健表示,“相对于国家补贴的普遍性,地方补贴则是针对地方企业,而非技术先进的企业,这就造成整个客车产业病态的发展,企业发展不是依靠市场、不是依靠技术进步,而是依靠补贴政策的推动。”


补贴不会是影响市场发展的常态性因素。长安大学教授陈荫三说。


在2015年新能源客车爆发式增长时,国内一名客车人士曾向记者表示:现在大家一窝蜂地生产新能源客车,对国家补贴政策的关心远超对技术研发的关心。长此以往,客车产业不容乐观。


现在看来,这种担忧一语成谶。企业发展固然需要资金,但这部分资金是来自企业技术进步所得,还是来自国家政策补贴,有很大不同。


客车行业资深人士任诗发表示,客车市场企业“话语权”影响力弱,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从能源结构角度讲,在新能源客车爆发之前,国内客车企业基本处于按部就班的研发状态,除了常规的市场竞争,剩下的就是专注研发。但新能源客车快速发展,让很多专注于技术研发的企业忽然发现,原来辛苦研发几年的利润还不如一些小企业收到的补贴多。现在看来,国家的补贴政策没有推动产业的进步。


用王健的话说,“钱没有补到大脑上。


从一定程度上讲,政策导向促使客车产业重新整合,最明显的就是各类社会资本涉足新能源客车领域。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至今,至少有14起客车企业的并购或重组事件。高密度的产业整合是此前从未有过的现象级事件。安源客车董事长方俊认为,大量并购重组说明,要做好实业必须要有资本支持,但资本过度进入,不利于实业发展。


在陈大城看来,现在客车市场的整合非常普遍,一方面是部分老牌客车企业经营不善,意欲出售;另一方面是社会资本争相涌入新能源汽车领域,试图分得一杯羹,而拥有生产资质的客车企业成为他们追逐的对象。未来客车领域将进入大浪淘沙的阶段,部分难以为继的企业要么被并购,要么被取代。


上世纪末,欧洲客车企业也曾经历类似的兼并与整合发展阶段,但他们是基于企业发展的共同利益而进行整合。如意大利依维柯客车部与法国雷诺客车部的整合,由于双方在客车领域均非强项,基于共同的发展愿景,双方进行整合以应对市场的挑战。反观国内,情况则大不相同。有专家直言,国内客车企业的整合大多是电池企业牵头,主要是为了拿到国家补贴,而不是为了让客车产品更具竞争力,也不是基于产业的技术整合,只是资本操控而已。


与普遍的担忧不同,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文化部部长李笃生则认为,各种社会资本进入客车领域进行整合,是对传统客车产业的冲击与挑战,而新进资本或新进运营模式会对常规模式带来冲击,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仍不失为一种利好的因素,变相刺激企业的技术研发。


一种新的模式足以带来整个产业的变革。”他说


回归客运本质才是正途


回顾我国的客车发展历程,从1957年北京、上海等城市打造出完全自主生产的客车至今,中国客车产业已历经整整60年。


相比于改革开放前大量采用国产卡车总成件生产客车,改革开放后,客车产业开始转变,“统型”设计研发的客车专用底盘为提升客车设计水平打下基础,相关标准的实施、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国内客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外先进车型和技术的引进,使中国客车技术与质量整体水平大为提高,客车技术更接近国际水平。如今,中国客车产业早已成为全球客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还大量走出国门,与世界一线客车品牌同台竞技。


我们用30年的时间,走完欧洲百年的客车产业发展历程。而就目前情况而言,国内客车产业的工艺水平已接近欧洲水平,但研发依然落在后面。


王健认为,纵观中国客车发展史,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本质原因,但近几年纯电动客车发展却只是依靠财政补贴在推动,技术上并没有太大进步。“回看1995年,伴随着国内公路客运的发展,中国客车技术的进步可以用飞跃来形容,现在我们已拥有全球最大的客车生产基地,却不是技术先进的、领先的。”王健说。


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高级技术顾问裴志浩认为:“影响当今客车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理应是技术。政策只是催化剂,基础仍然是技术革新。如果没有技术支撑,仅靠政策是不可能长久的。比如,我们的新能源客车,如果技术问题得不到解决,就算有政策扶持发展几年,最后还是会垮下来。”


黄海客车营销公司市场处处长林崇富持相同观点,他认为单纯从技术上讲,用户提不出技术进步的要求,“并不是先有用户需求才有技术进步,而是先有技术进步,才有市场需求。”


此外,裴志浩认为,由于我国客车行业无序的价格竞争,导致谁也不愿意增加成本。成本优势的丧失,则意味着市场份额的下降。而技术的提升需要成本的投入,如果缺乏法规的强制要求,企业便不会主动提升技术、提高成本。


今年3月,罗兰贝格与德国亚琛汽车共同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电动汽车发展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总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在技术层面上,中国整车企业的研发能力相对较弱。


甚至有媒体直言,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是一线的市场,六线的技术。


上世纪90年代,安凯客车引进凯斯鲍尔技术、北方客车引进尼奥普兰技术、西沃客车引进沃尔沃技术,推动了整个客车产业的技术进步。相比而言,现在客车市场技术整体提升严重不足。“去掉外部因素影响,回归客车运输功能的本质,才是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路。”王健说。

扫一扫

公交信息网微信公众号
bus_info

关于我们 企业文化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2007-2019 bus-info.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设计备案号:沪ICP备17055837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10460号